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中太建設集團堅持“打中太牌、走全國路、謀海外財”和“三個跨越、四個一體化”的戰略定位,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重點工程為依托,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逐步實現由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現代智力密集型企業發展方式的過渡和轉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驕人業績。
翻開這樣一組數據:連續三年進入中國建筑業百強企業;2011年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2011年集團公司經濟總體實力在河北省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九;企業年任務承接量和產值完成量均以50%以上速度遞增。
作為一家特級建筑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科技創新水平決定著企業在未來市場的發展水平。近兩年來,中太建設集團堅持進行科技創新立項,投入技術創新基金、確立科技示范工程、組織成果評審、申報知識產權,以及科技進步獎勵等,極大調動技術人員進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使科技創新技術研發、推廣觸及全國18個區域170多個分公司的1000多個項目工地,科技研發人員達到7000多人,科技成果碩果累累。
集團公司先后主編、參編國家級、省級行業標準5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推廣應用四新項目42項;研究QC成果27項;創新12項施工新工藝,其中4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8項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僅2011年,集團公司就編制2項國家工法和7項省級工法,為河北省建筑企業工法編制通過量最多;集團公司連續11年獲得河北省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優秀獎。
在重點工程施建中,推廣應用四新技術,提升核心技術優勢。2011年,集團公司承建廊坊市重點工程---周各莊拆遷改造工程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成果,填補了該市建筑行業獲得國家級獎項空白;承建河北霸州K金大酒店工程,獲河北省科技示范工程,其中應用“四新技術”總量為國家住建部標準10大類中的9類,共計19項;四川天府軟件園配套居住工程(一期B地塊)、四川汶川縣綿虒鎮大禹故里文化景區建設項目和武漢葛洲壩國際廣場北區A區地下室、3#樓、幼兒園工程項目,分別獲得國家優質工程。
創新能力彰顯企業技術實力。2011年,集團公司成功中標北京投資額單體第四的大使館綜合樓項目。該項目毗鄰地鐵5號線,與施工作業最近距離僅5米,而基底深度將超過15米,處理不當將危及地鐵樁基安全。為此,項目部科研小組經過多次科學實驗和論證,采用臨地鐵做地聯墻+隔離樁護坡施工技術和用原護坡錨索反拉邊坡帽梁施工技術,最終攻克這一施工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