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皓程 通訊員 孫彥池 編者按 在新出爐的ENR/建筑時報“中國承包商和工程設計企業雙60強”排名中,幾家營業收入年度增長率超過36%的承包商頗為引人矚目。在數據增長的背后,發現這些企業營收變化的原因都來自于企業自身的轉變,增長引擎的發動是因為這些企業緊跟市場步伐,有著與眾不同的遠見。在這樣的改變中,有的企業實現了并購重組,有的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有的在市場選擇上表現慎重,有的強化品牌和文化建設……在探索企業“做強做優”的道路上,這些企業很好地總結了值得借鑒的經驗。在目前新的市場形勢下,他們已經有了新的市場認知和應對方案。 2012ENR/建筑時報“中國承包商和工程設計企業雙60強”頒獎典禮已于今年11月23日拉下帷幕,而在分析這120家被國際認可的企業時,不乏有讓眾企業學習及借鑒的經驗,位列“中國承包商60強”第25名的中太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太集團)則以出眾的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率博得眾人眼球,甚至不少人對其業績增長迅速的原因深感好奇。
中太集團在2011年的營業收入為216.8億元,相比2010年的152.9億元,營收年度增幅達到41.8%,遠遠高于中國承包商60強企業營業收入的平均上升幅度。這一增幅也讓中太集團延續了在2011年“中國承包商60強”排名中上升13位的態勢,今年繼續上榜成為最具成長性承包商之一,排名上升了5位。
持續增長的原因究竟何在?首先來看一下中太集團主營業務,涵蓋的許可范圍主要為房建、市政公用、裝飾裝修、鋼結構、機械安裝、地基與基礎、土石方、消防等工程承包與專業承包工程,其次還涉及有管道、幕墻、照明、防水等專業承包工程。然而中太集團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更多是依賴于企業制定的市場拓展戰略。2011年,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提升,中太集團則緊跟市場發展趨勢,確定了“三個跨越、四個一體化”戰略定位。三個跨越,即從建筑安裝業務向鐵路工程業務跨越;從建筑安裝業務向市政府投資的污水處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跨越;從建筑安裝業務向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跨越。四個一體化是指設計施工一體化、資本運營與生產經營一體化、投資與生產一體化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一體化。同時,抓住城市化建設和民生保障工程近年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機會,在業務板塊上該公司加大了政府拆遷安置房、保障房、廉租房以及市政、污水處理等工程項目承接力度。
從國內地域方面講,中太集團定位面向全國進行市場開拓,截止2011年底,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除港澳臺、西藏地區未設立分支機構之外,其他區域均設立了分支機構或承接有工程項目。其中,市場占據份額較大的包括河北省、廣東省、安徽省、福建省、陜西省、湖北省。 從中太集團的業務占比分析,房地產項目份額占到50%。這是因為近幾年中太集團積極與一些大型地產集團進行長期合作,房地產項目承接穩中有升。在國內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很多建筑承包商依靠房建項目的規模化發展實現了營業收入快速增長,但在新一輪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背景下,中太集團有怎樣的市場感知度?能否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保持持續增長?中太集團相關負責人從幾個方面回答了對于現有的市場情況及經濟形勢,企業將怎樣應對?按照國家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的效果日漸明顯,國內很多房地產公司表現出“慎拿地、遲開發、早銷售”的趨勢。中太集團也不例外,對房地產開發項目也采取“選擇優、少承接”,規避企業經營風險,選擇資金到位、誠信度高、抗風險能力強的地產企業進行合作。同時也緊跟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投入的市場需求,加大跟蹤力度,遵循“三個跨越、四個一體化”戰略,提升對此方面項目的承接份額。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各地開發建設工業、產業園區項目日益增多,加大工業類項目承接也是該公司逐步提升份額的目標之一。
在海外拓展方面,隨著中國對國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援建,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加大提升國民基礎生活設施的重視和投入,中太集團緊跟國家發展策略,積極聯系運作國外項目,在今年10月,已赴尼泊爾選定分公司辦公地點,為在尼泊爾扎根發展、開拓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在各地政府陸續運行BT、BOT模式工程項目的背景下,中太集團已分析由自身作為施工企業兼做投資人進行工程實施的利弊。一方面,對于政府項目誠信度有保障的情況下,后期回款也會有保障,另一方面,可使企業的可用資金有效流動,產生可觀的利潤,故承接BT、BOT項目是中太集團重點開拓市場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