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太建設集團的報告之六---責任篇
用“責任感”回饋社會
本報記者尚丹寧 通訊員鐘崇鶴 孫彥池
作為一名企業家,中太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李文健帶領中太建設集團員工,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將社會責任視為己任;他曾帶領員工三進四川地震災區搶險救援、援建過渡安置房;他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相提并論,用愛心筑起了一座座希望的橋梁。正是基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中太建設集團才將“團結拼搏、務實高效、開拓進取、勇攀高峰”當成企業精神。
26年來,作為一家軍轉企業,中太建設集團始終秉承著人民軍隊講政治、講奉獻的光榮傳統,繼承和發揚了人民軍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可貴精神,鍛煉出了一支拉得出、打得贏的施工管理隊伍,為當地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誠信為本,追求卓越,為社會盡責,為人類創造財富”。中太建設集團先后參與抗擊非典、北方雪災,南方水災、支援西藏建設、幸福工程捐款、北方水窖、救助白血病少年、捐資助教、助學、助殘、扶貧濟困等各類光彩事業活動,捐款總投資達數千萬元。2007年,集團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創辦了“老年關愛病房”,先后使300多名老年人獲得了晚年幸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銘記總書記囑托 以實際行動踐諾
200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臨中太建設集團,視察,為即將奔赴四川災區執行過渡安置房援建任務的突擊隊員們壯行。“急災區群眾之所急,解災區群眾之所難” 、“……我這次是給你們中太下軍令狀來的!”。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對中太建設集團叮囑的一番話。李文健當即向總書記立下“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保證完成好任務” 、“請總書記放心,我們只能提前完成任務,絕不退縮!”的承諾。
6月15日,中太建設集團安裝建設的1780套過渡安置房全部交付使用,超額完成了省建設廳下達的第一期援建任務,兌現了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中太時下達的“軍令狀”。援建人員用辛勤和汗水打響了一場“攻堅戰”,用拳拳愛心筑起災區群眾的“家”。也因此,中太建設集團先后被廊坊市和河北省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全國工商聯授予“全國工商聯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的榮譽稱號。當李文健接過 “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旗幟時,動情地表示:“這面旗幟,寄托著廊坊市委、市政府、省市建設廳(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包含著廊坊市400萬人民對災區人民的深情厚意。我們絕不辜負各級領導及災區人民的厚望,加班加點、爭分奪秒、全力以赴、保質保量地完成好災區過渡安置房裝配任務,讓災區群眾早日搬進新家。”
2008年10月8日,中太建設集團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李文健出席“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再次受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近兩年來,中太建設集團始終牢記胡錦濤總記視察時發表的“一手抓抗震救災工作,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打中太牌、走全國路,謀海外財”的發展戰略,使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的同時,時刻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社會責任,用企業的實際行動譜寫出一篇人間有大愛的篇章。
發揚軍人優良傳統 援建員工不辱使命
中太建設集團全體員工始終保持著軍人本色,繼承和發揚了人民軍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光榮傳統。5月12日地震發生后,中太建設集團更是表現出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以實際行動支援地震災區。員工自發捐款捐物。集團公司和個人共為災區捐款數千萬元,為災區人民捐獻衣物棉被等1600余件。隨后,按照河北省建設廳和廊坊市建設局的統一部署要求,第一時間組建以胡衛東為組長,黨員為主體的搶險救援小分隊,攜帶大型設備,與河北建設救援隊一起,緊急奔赴綿竹市漢旺鎮東方汽輪機廠,進行生命救援、廢墟清理、管道搶修和物資財產搶救等工作。在10多天的搶險救援中,全體突擊隊員發揚“不畏艱辛、攻堅克難、連續作戰”的作風,先后出動設備車輛26臺班,清理廢墟瓦礫4600立方米,奮不顧身地搶運出了價值上億元的貴重設備、配件及重要檔案資料,出色的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光榮任務,得到了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和省建設廳的高度贊揚。
同時,在河北省、廊坊市援建指揮部的領導指揮下,集團總部立即成立了前線指揮部,對過渡安置房施工進行詳細部署。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現場,承擔重建家園及過渡安置房安裝施工任務。集團四川分公司當即放棄正在洽談中的7億元的工程項目,組織了230名援建隊員和60多臺施工機械迅速開赴援建工地,進入崇州市崇陽鎮三和社區、懷遠鎮安樂社區兩個援建“戰場”,展開了過渡安置房的前期施工準備。
四川分公司經過20多個日夜的苦打硬拼,崇州“攻堅戰”告捷。6月15日,由中太建設集團承建安裝的崇州市崇陽鎮三合社區、懷遠鎮安樂社區過渡安置房一次性整體交付使用,提前超額完成河北省委、省政府下達的第一階段過渡安置房的建設任務。集團總裁張明禮表示:“為援建過渡安置房放棄7億元的工程項目,我們毫不后悔。圓滿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是我們此刻最在意、最光榮的事情。”
7月7日,集團再次請纓,承擔起援建平武縣平南羌族鄉、鎖江羌族鄉、大印鎮和豆叩鎮4個鄉鎮14個安置點的840套過渡安置房的安裝任務。以李文健為首的集團領導,三進四川災區,帶領全體援建人員,進行搶險救援和援建安置房施工。在省市指揮部領導的帶領下,全體援建人員冒著頻繁余震和泥石流等生命威脅的危險,克服了氣候嚴重不適、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原材料短缺、運輸艱難等重重困難,經過50多個日夜連續奮戰,圓滿完成了過渡安置房的安裝任務,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向總書記的承諾。贏得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河北省、廊坊市各級援建指揮部的高度贊揚。
全力重建家園 奉獻拳拳愛心
兌現了總書記下達的 “軍令狀”之后,中太建設集團又積極投身于四川災區的校園、家園重建工作。
2009年5月11日下午,河北對口援建平武災后重建八個項目的集中開工儀式在平武縣接官亭舉行。這次集中開工的項目包括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平武中學、北山小學、縣城廉租房、飛龍橋加固改造工置、老城區路網改造工程、縣中學場地整治和南橋危橋拆除工程。總投資近3億元。
集團駐四川分公司先后承建成都市災區第一批全國城鄉一體化重點試驗項目--新津縣文井鄉張場社區農民新居安置房項目、四川省委組織部援建項目--都江堰龍池鎮南岳活動中心以及河北省支援四川平武援建項目--平武飛龍橋加固維修等工程項目,總援建項目金額達2.6億元。其中,平武縣涪江飛龍橋整體加固改造工程項目,是河北援建四川的一個重點項目,飛龍橋全長486. 724米,大橋單孔最大跨度58米,被譽為平武第一橋,總投資1300萬。
集團建安第一分公司為方便援建,南遷到四川,參與災區重建工作。該公司在承建廣元市劍閣縣涂山小學工程項目時,得知學校新購桌椅等學習用具的費用不足后,通過集團總部為此學校工程減免了23萬元的工程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