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好制度釋放司法紅利
——全國檢察機關全面推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會解讀

4月2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全國工商聯專門召開會議,深入總結兩年來檢察機關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情況,并對全面推開改革試點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是檢察機關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優勢,更好推動企業依法守規經營,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經過兩年試點,該項制度不斷釋放司法紅利。
4月2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全國工商聯專門召開會議正式“官宣”——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在全國檢察機關全面推開。全面推開改革試點需要重點把握哪些問題?記者通過聆聽部署會,捕捉到了一些重要信號。
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最高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楊春雷,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魯勇以及全國工商聯法律服務部、最高檢企業合規問題研究指導工作組各成員部門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省級檢察院分管經濟犯罪檢察、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的負責同志和各省級工商聯有關負責同志受邀在分會場參會。
“會同全國工商聯專門召開會議,深入總結試點經驗,部署全面推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主要目的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融入社會治理、促進訴源治理,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走深走實,以檢察履職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童建明開宗明義介紹了此次會議的意義所在。
“兩年多來,在中央有關部門和試點地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扎實推進,達到了預期目的,為全面推開奠定了堅實基礎。”會議指出。
據了解,辦案過程中,各試點檢察院準確把握改革內涵,將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與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機結合,同步銜接推進涉企“掛案”清理,加強行刑銜接,確保了辦案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有機統一。
數據顯示,經過兩期改革試點,10個試點省份檢察機關共辦理涉企業合規案件766件,其中適用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下稱“第三方機制”)案件503件;部分非試點省份檢察機關主動根據本地情況在試點文件框架內探索推進相關工作,辦理合規案件223件,其中適用第三方機制案件98件,案件類型不斷豐富、拓展。
在肯定試點成績的同時,會議也分析指出,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推進還不平衡,總體辦案量不多,案件類型、適用罪名和影響力有限,有的地方對第三方機制不會用、不敢用。
重大改革都必須要于法可依,但也不能畏手畏腳。全國檢察長(擴大)會議、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電視電話會議上,最高檢張軍檢察長特別強調:“原則上有條件的縣級檢察院,今年都要大膽探索,嘗試辦理幾件企業合規改革案件。”
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適用企業合規案件的類型及適用企業的范圍?會議指出,涉案企業合規改革適用的案件類型,包括公司、企業等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涉及的各類犯罪案件,既包括公司、企業等實施的單位犯罪案件,也包括公司、企業實際控制人、經營管理人員、關鍵技術人員等實施的與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犯罪案件。
“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無論是中小微企業還是上市公司,只要涉案企業認罪認罰,能夠正常生產經營、承諾建立或者完善企業合規制度、具備啟動第三方機制的基本條件,自愿適用的,都可以適用第三方機制。”會議同時強調,對于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公司、企業,公司、企業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以及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情況的,不能適用合規改革,不能辦湊數案。
會議要求,對于涉案企業責任人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涉企犯罪案件,以及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各省級檢察院要認真落實統一把關、逐案審核職責,全面綜合評估涉案企業運行狀況、責任人犯罪情節及認罪認罰情況等綜合因素,確保積極穩妥、依法規范。
伴隨著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的全國推開,第三方機制也將在全國范圍展開。
“對涉案企業合規承諾和合規整改開展監督評估,涉及司法、執法、行業監管等多方面、多領域,只有聯合各相關部門、專業組織共同開展,真正做到客觀、中立、專業、公正,才能實現最佳的司法辦案效果。”會議指出,改革試點實踐表明,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委會(下稱“第三方機制管委會”)是凝聚司法、執法、行業監管合力的有效平臺,是落實第三方機制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如何激發第三方機制管委會最大效能?會議部署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前期改革試點地區檢察機關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協同健全完善第三方機制管委會聯席會議、辦公室以及聯絡員、聯系人等各項制度機制,助力管委會充分發揮“指揮部”職能作用,提升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專業化規范化協同化水平。
其他地區檢察機關要在“做實”上下功夫,抓緊會同本地工商聯,與相關執法司法機關等部門溝通協調,加快建立本級第三方機制管委會。省級檢察院可以結合本省情況,制定相關實施辦法以及配套文件,推動與管委會各成員單位會簽印發。
各地檢察機關都要在“拓展”上下功夫,會同工商聯,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適時“擴容”第三方機制管委會成員單位,廣泛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據了解,第三方機制管委會選任組成的第三方監督評估組織(下稱“第三方組織”),對涉案企業的合規承諾進行調查、評估、監督和考察,考察結果作為檢察院依法處理案件重要參考。專業人員庫能否建好用好,直接關系第三方監督評估的實際效果。對此,會議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抓緊完成省級、地市級專業人員庫的組建工作,積極推動有條件的縣級第三方機制管委會組建專業人員庫,為第三方機制有效運行提供堅實人才保障。特別是要落實人員庫分類組建要求,以適應辦理不同類型企業合規案件的需要。
“改革推進到哪里,機制就要建設到哪里。”出席會議的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魯勇表示,全國工商聯將攜手第三方機制管委會各成員單位,加強磨合、做好融合,推動各地同步建起用好第三方機制,進一步完善監督評估工作的頂層設計、細化監督評估工作的業務指南、拓展監督評估工作的技術服務、壯大第三方專業人員力量、改進監督評估工作的服務保障。
第三方監督評估,重點是核查涉案企業承諾的合規計劃是否執行到位。因此,合規計劃首先要“量身定制”、“有的放矢”,找準涉案問題,立足標本兼治,“因罪施救”、“因案明規”,力求務實、精準、管用,做到有針對性、操作性。
怎樣才能確保涉案企業整改“合規計劃”真合身、真管用?會議強調,要針對不同類型企業、涉嫌不同犯罪,做到個別化、差異化。同時,合規整改既不能僅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能盲目求大求全、繁冗復雜,背離企業經營和司法機關辦案實際。
據了解,2021年6月,最高檢會同全國工商聯等8部門制定發布的《關于建立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及其配套文件明確提出,涉案企業提交的合規計劃,應當以專項合規為重點,全面合規為目標,主要針對與企業涉嫌犯罪有密切聯系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規章制度、人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可行的專項合規管理規范,構建有效的合規組織體系,完善相關業務管理流程,健全合規風險防范報告機制,彌補企業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漏洞,從源頭防止再次發生相同或類似違法犯罪。
據介紹,為細化企業合規整改之“規”,最高檢組織研究起草了《涉案企業合規建設、評估和審查辦法》,正在送第三方機制管委會各成員單位會簽,將于近日印發。與此同時,最高檢還編發了《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參考文件》,集納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涉案企業合規計劃和相關制度等重要內容,供各地檢察機關辦案參考借鑒,以此推動探索適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針對大、中、小、微等不同企業特點的“規”。
“加強與第三方機制管委會溝通協調,緊密結合涉企犯罪特點選任第三方專業人員,確保監督評估專業性。”
“加強對企業合規計劃審查把關,支持第三方組織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協助深入了解企業涉案情況,從嚴從實確定涉案企業合規計劃。”
“加強對涉案企業合規計劃執行、第三方組織合規考察書面報告等審查把關,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必要時開展調查核實。”
會議強調,案件進入第三方監督評估程序后,檢察機關不能“一托了之”、做“甩手掌柜”,必須落實第三方機制運行重點環節審查把關責任,切防“虛假整改”“紙面合規”。
“在第三方監督評估基礎上,檢察機關要嚴格依法作出處理決定。”會議明確,對涉案企業有效落實整改承諾的,依法從寬處理。作出處理決定時,可以充分運用公開聽證形式審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人民監督員、行政監管部門、相關企業以及第三方組織代表等參與評議,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對依法可以不起訴但需在經濟上、行政上追責的,及時向主管部門提出檢察意見,讓違法企業受到應有的處罰,不能“一寬了之”。對經第三方評估認為違背承諾、整改無效的,要依法追訴,形成威懾和警示,防止以虛假合規逃避刑事制裁。
“要更加注重立足監督辦案,依法能動履職,切實找準案件背后反映的行業監管漏洞和社會治理問題,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溝通,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促進防范相關案件再次發生,促進從個案合規提升為行業合規,努力實現‘辦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業、規范一個行業’,促進系統治理、訴源治理。”童建明常務副檢察長在會議上特別指出。
圍繞健全完善第三方機制各項配套制度,會議特別提出,檢察機關要嚴格落實巡回檢查、第三方組織組成人員利益回避、涉案企業合法權益保障等制度,確保第三方監督評估依法依規、客觀中立、權威公信,最大限度消除第三方機制可能產生的尋租空間,有效防止和避免“合規腐敗”等問題。
“試點工作要堅守‘嚴格依法’這條紅線,現有的探索都要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進行,從一開始就要讓這項制度‘合規’、穩健,走向成熟、走向法治。”會議強調,檢察機關試點工作中遇到的政策把握、法律適用等問題,要加強請示匯報。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要及時總結各地經驗做法,指導改革依法有序開展。最高檢將在總結各地試點情況基礎上,加強涉企業犯罪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必要性、可行性研究,適時推動完善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