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對國民經濟與社會支撐引領作用。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重點應發揮交通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通過加大交通投入,帶動綜合交通相關產業發展,推進國家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推進中西部地區同步小康,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特別要加大中西部鐵路、公路設施建設,連接和覆蓋更多的老少邊窮地區,提供便捷運輸服務。此外,要轉變發展方式,強化綜合運輸服務對客、貨運需求的支撐。“十三五”期間,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在傳統客流基礎上產生更多的度假、休閑客流,快遞、零擔等物流需求將快速增長,在注重速度、安全、方便之外,要求綜合交通運輸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和效率,結合“互聯網+”提供更多的舒適性、便利化、個性化服務,支撐交通運輸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適應滿足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要。要落實好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國家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城鎮化格局的形成以及區域之間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應注重考慮東、中、西部及東北“四大板塊”經濟發展水平的階段差異、資源環境的稟賦差異和鐵路客貨運輸的需求差異,同時充分考慮全國城市群空間結構、產業轉移的發展形勢,積極發揮公路、鐵路、航空等對全國城市群布局、產業升級轉移的引導作用,支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實施。
構建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要發揮鐵路、公路、民航、港口、管道等各種交通方式的比較優勢,構建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點應在東、中、西部及東北不同區域以及京滬、京廣、長江、隴海、蘭新等不同走廊中對各種方式對客運、貨運應承擔的交通功能、服務水平進行區分,做到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既有功能分工又有機銜接。同時,以公路、鐵路客貨運樞紐,機嘗港口等為切入點,充分發揮旅客運輸中的空鐵聯運優勢,貨物運輸中的公鐵聯運、鐵水聯運優勢,強化綜合交通樞紐的一體化銜接;最后,要處理好鐵路、公路、航空等與城市交通的銜接關系,實現由過去“點”的銜接到“線”與“面”的融合,更好服務國家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及國民經濟發展。
支撐面向國際互聯互通網絡。要綜合考慮全球生產力要素布局,以全球視角研究中國鐵路、航空、港口等在世界版圖的發展格局、客貨運功能定位,支持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合作;重點應將國家鐵路網、公路網等置身周邊、亞洲乃至全球版圖之中統籌考慮,做好與國際通道、重要陸路口岸的銜接,與周邊地區的延伸對接,與相鄰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通達全球、安全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要落實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重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綜合交通建設管理、運營服務、技術創新、財務制度等方面的優勢,確立市場的主體地位,全面改革交通投融資、建設運營等體制機制,建立可持續的綜合交通投融資體系;政府應發揮“守夜人”的角色,重點發揮政策引導、服務監管等職能。同時,結合“互聯網+”等新思維、新技術手段,切實推進智慧交通,在交通運輸服務的銜接組織、“最后一公里”、信息不對稱等薄弱環節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水平。(中國橋梁網) |